社会风险是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更直接地说,社会风险意味着爆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就变成了现实性,社会风险就转变成了社会危机,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累积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了潜在的、相当大的威胁,从而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简介
“风险”概念在17世纪的英文中似乎已经出现,意思是遇上危险或触礁。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风险有了更多的涵义。现代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风险意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或社会现象是否发生、及对人类社会财富和生命安全是否造成损失和损失程度的客观不确定性。
风险共生
风险处理流程随着当前中国体制的变迁和政策的转轨,当前中国社会的风险主要呈现“风险共生”的表征。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结构转型与体制转型,这其中不仅要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还要进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在经济目标成为社会运行的支配目标的同时,政治行政系统日益偏离原有的社会管制轨道,更多的是指向市场、服务社会。由此,社会的组织原则也从先赋性与政治诱致性原则转向获致性原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型,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在政治原则指导下形成的社会平衡状态,致使这些“人造风险”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积聚和叠加起来。
因此,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风险状态既不是纯粹传统的,又不是传统现代的,而是一种混合状态。除了前工业社会的传统风险,如自然灾害、传染病等依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外,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涌现和加剧的失业问题、诚信危机、安全事故等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正处于高发势头,同时,现代风险的影响已超越国家疆界,如国际金融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生物入侵等随时可能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在社会风险的治理中应承担什么样的作用,政府对社会居民的政府责任应如何界定,值得我们探究。
形成原因
从当前中国社会的总体形势看,整体平稳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风险。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体系运行平稳有序,社会整体发展保持着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各种问题和矛盾凸现出来,不少问题和矛盾还呈现出继续恶化的态势,社会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当前,“三农”问题、腐败问题、国有资产流失、贫富悬殊问题、就业问题、金融风险的加剧、安全生产问题、犯罪猖獗问题、诚信危机等这些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十分紧迫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失控从而形成社会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些社会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之源。
内部危险
风险评价标准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严峻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可以说,上述问题中的某个问题一旦失控,后果就可能不堪设想。由“三农”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三农”问题到了必须加以解决的地步。腐败不仅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不断侵蚀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国有资产流失使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不断削弱,并加剧着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中国居民基尼系数已经接近警戒线水平,而且仍然呈现上升态势,贫富悬殊正在危及中国的社会稳定。当前中国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已经进入失业预警区,不采取紧急措施,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社会危机。金融风险指数递增,金融风险转变成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在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