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属两个省的商业企业、事业单位间或同一省内没有共同上级的商业企业、事业单位间的合同纠纷,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一方的直接上级主管部门合同管理机构进行调解,或由被诉人的直接上级直至省级主管部门合同管理机构进行调解。
凡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争议金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合同纠纷,省级商业主管部门合同管理机构也可以请求商业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法制机构对其进行调解。
第二十六条 各级商业主管部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在进行调解时,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订立协议书。如果一方当事人反悔不执行协议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申请调解应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第五章 惩罚与奖励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未造成经济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或有责任的领导人进行批评教育;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不同的纪律处分、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一)应当签订书面经济合同而拒绝签订,给一方或双方造成经济损失的;
(二)凡不使用或不检验《授权证书》签订合同,或者发放、使用《授权证书》不当,造成经济损失的;
(三)法定代表人或合同承办人员,如因在签订、履行合同时未尽到责任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导致合同纠纷被处赔偿、罚款的;
(四)合同承办人员丢失或擅自销毁合同及合同附件,造成经济损失的;
(五)不追究违约者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
(六)合同管理员由于疏于职守,造成经济损失的。
第二十九条 合同管理员、合同承办人员有下列表现的,应视不同情况予以授给荣誉称号、发给奖金、记功、升级、升职等奖励:
(一)尽职尽责,工作有显著成绩的;
(二)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企业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
(三)其他应该予以奖励的。
第三十条 有关处分、奖励的决定和执行等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构成犯罪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各地商业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合同管理制度、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商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